第232章
作者:岁既晏兮      更新:2024-10-17 18:37      字数:1961
  这位将军一向冷静,胜无骄气、败无气馁,便是被大军围困都能静心思索破局之策,有时候都让人怀疑是个金石木人,也不知什么事能让他变了脸色。
  主将心里泛着嘀咕,但顾易却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平静。
  酒在端起来的时候洒了一点,液体顺着掌心浸入伤口,带来一阵火燎般的刺痛,顾易蜷了蜷手指,一股说不上来的不安感在心头盘桓。
  帐内的热烈气氛越发加剧了心底的烦乱,顾易只稍微坐了一会儿,就找了个理由离席了。
  主将的离开并没有影响气氛,反倒让帐内的人因为没了顾忌越发放肆的起来。
  顾易听着动静,拧眉吩咐让人看着点。
  战前之宴是为了振奋士气,他可不想明日要攻城了,却看见一堆醉鬼。
  从那喧闹的环境脱身,冷风一吹,顾易的脑子也冷静了不少。
  但是那股若有若无的不安仍旧无法散去,他眺望远处夜色下城墙的黑影,半晌也没看出什么不对劲来。
  这举动反倒让一旁的亲卫面露疑惑,“将军,是有什么不妥吗?”
  顾易收回目光,“没什么。”
  城墙那边没看出什么异样,他想要再去检查一遍明日的攻城器械,只是转身的时候,却突然心有所感。
  他顿了一下,开口问:“金陵有什么消息吗?”
  亲卫不解,但还是答:“回将军,一切安好。前些日子道州似乎出了些乱子,但是袁公已经处置妥当,只让将军放心。”
  顾易这才松了口气,接着去检查军备。
  第二日的攻城很顺利。
  北邺天子弃都东逃,城中仅剩的精锐都被天子带着随行护卫,剩下的都是些被抛下的老弱病残。城墙之固抵不过人心无斗志,顾易所带大军只是稍作攻势,城内便溃不成军,大开城门,迎接陈军进入。
  虽说邺天子还出逃在外,但是战事至此,胜局已定。剩下的战局,也不必顾易亲自去征伐了。
  顾易在平城祭祀天地。
  约束士卒,安抚百姓,待到局势稍稍稳定之后,便班师回朝。
  金陵城外,天子亲至郊野迎接。
  若说这次之前,还有人想要复立萧氏的话,这次之后,便再无人有这个想法了。
  灭国之功,早就封无可封。
  少年天子战战兢兢的捧着禅位诏书,在近臣的拥簇下伏请让位,“朕位微德薄,得顾公相扶,忝居天子之位五载,然德不配位,终致祸患。夫大道之行,选贤与能……朕追慕先时尧舜之道,愿禅位顾公,以定天下之心。”
  顾易将人扶了起来,开口仍是推拒:“臣德行不足,不敢受之。”
  顾易没答应,但这一行至郊野迎接的百官群臣心情都很平静:“三辞三让”么,禅位一贯的流程,要是第一次答应了才是不妥。
  事实上,以顾易这些年在朝中地位,他一旦透露点意图,早就有人在小皇帝耳边提起禅位之事。但是顾易一直没表态,朝中也没人吭声,萧旻就谨小慎微地当了这五年“皇帝”。
  而到了如今这地步,就算没有人在他耳边提起,萧旻也知道,自己必须做出态度了。
  这会儿顾易行礼,萧旻既不敢避开、也不敢心安理得地受着,简直是僵硬哆嗦地任由对方行完这一礼,拼命想要说点什么挽救局面,但开口却是一句,“顾公节哀。”
  对上下首的人略显诧异的目光,萧旻脸色刷地一下惨白下去。
  他记得来时母后的叮嘱,顾公为人重情意,如今顾府出了那样的事,便是大胜归来,心底也不见得有多喜悦。他去迎接的时候要万万注意,不可面露喜色、也少说庆贺之语,只把这“一辞一让”的过程走完,就速速回宫。
  萧旻很想活命,也很听这位和他并无血缘但确实是同一立场的母后的话。
  但是他没想到,自己是没露喜色,但却说了这么一句要命的话。
  气氛陷入了僵硬的凝滞。
  顾易终于从小皇帝那紧绷的神情中意识到什么,匆匆说了句“臣失礼”,便翻身上马,抛下这郊迎的文武百官,直奔家中府邸而去。
  路边的风景随着马匹的疾驰在眼中划成了残影,冷风宛若利刃般从脸颊上切割而过,顾易不想多想,但是一幕幕的画面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有临别时月娘强打起精神仍显得苍白的脸色、有那随笔闲语皆是家中趣事的家书、又有袁竹垣在送来的政务中轻描淡写提起的道州之乱已平……
  他早该想到的。
  一州之乱波及如此之广,月娘怎么可能袖手旁观?又怎么可能在家信中半点都不提?!在看见袁竹垣在政务中对道州之乱语焉不详时,他就该猜到的!
  画面在脑中不断闪现,每一幕都在提醒着他的疏漏。像有刀子在来回凌迟着血肉,疼得人不自觉的痉挛。
  顾易这么一路疾驰,却在最后一个转角处急急勒停了马头。
  他不敢再往前了。
  他害怕看见那个结果。
  长长的嘶鸣声在空旷的街巷上空滑过,那之后却是长久的静默,马蹄焦躁地在原地的踢踏声仿佛无言的催促。
  顾易终究还是走出了那个转角。
  明明是再熟悉不过的府邸,但当一道道白帆纵横着高高挂起,他却陡然生出一股陌生感来。
  不,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