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小饭馆[美食] 第129节
作者:雪刀      更新:2023-03-15 17:19      字数:3924
  “我说了很多人的, 你看, 我们来这么早,也排不到前面了。”常小春快步排到队伍后面。
  天色越来越亮,人也越来越多。孙玉婷觉得自己仿佛处于一个非常拥挤的闹市, 耳边全是密密麻麻的人声。周围人群越来越拥挤,她不禁咋舌。这是她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人来排队吃饭。
  不是, 有这么好吃吗?居然这么多人来吃饭?她狐疑地望向前方破破烂烂的小饭馆。
  快到十一点时, 她饿得咕咕叫。她早上只吃了一个面包, 现在肚子空荡荡的。
  斜前方有老奶奶在卖饼子。孙玉婷说:“你要吃饼子吗?我去买两个饼子?”
  “帮我买一个吧。”
  孙玉婷来到老奶奶面前,“奶奶,这是什么饼子呀?”
  “油炸粑。”
  “油炸粑,是什么馅的?”
  “有土豆丝,有萝卜丝。”
  孙玉婷买了两个土豆丝馅的油炸粑。油炸粑是清河这边的特色小吃。孙玉婷和常晓春没吃过。
  不过还挺好吃。米浆皮包裹着土豆丝炸成饼子,很香。吃完两个油炸粑,不多久便到了十二点。十二点钟一到,饭馆开门,食客们拿着排号陆续进入饭馆。前方队伍突然嘈杂起来。
  “今天有新菜!”
  “我靠我靠有新菜!是什么新菜?”
  “猪血豆腐汤!”
  听到前面食客们的骚动,孙玉婷疑惑,“不就出个新菜?至于这么激动吗?”
  常小春解释道:“我朋友说,这家饭馆出的每一道新菜都很好吃,所以客人们这么激动。”说着她踮脚,排在前面的队伍看不到尽头,也不知她们今天能不能吃到饭。
  晚上八点多,常小春一脸无奈,“走吧,回去吧,今天吃不了了。”
  饭馆还有四十分钟打烊,然而排在他们前面的人还有很多。今天是没法进饭馆吃饭了。
  孙玉婷:“你不是说每天这里都有这么多人吗,那明天我们岂不是也吃不到?除非今晚上不回去,在这熬夜排队?这么冷的天,我可不愿在这里熬夜排队。”
  “美女,要代排吗?”一个男人忽然凑过头来。
  “代排?”
  “对,帮排队,保证排前排位置!”
  孙玉婷心动了,“价格怎么算。”
  男人说了一个价格。
  “这么贵!”
  “不贵了!美女,我这还算便宜的,你不晓得别人喊的什么价!”
  如珠饭馆生意火爆,多的是人想来吃饭,因而也多的是人吃不到饭,因为饭馆不能提前预定,只能现场排队,所以代排和黄牛如春笋般冒了出来,且越来越多。
  代排和黄牛越来越多,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他才不得已降价抢生意。
  “我已经算很便宜的了,不信你去打听打听别人要的多少价。”
  孙玉婷踟蹰不决时,一个十四五岁的小胖子走过来,“美女姐姐,我的价比他低!”
  男人见状,咬牙切齿,这小胖子!为了一时的生意价格一降再降,价格战再这样打下去,价格会越来越低的。这样下去受惠的是食客,不是他们这些代排!蠢蛋!
  最后孙玉婷买了小胖子的代排。
  小胖子是村里人,叫小伟。因为地方近,做代排和做黄牛很方便,所以他做起了这个生意。他已经靠代排和做黄牛赚了一小笔钱。村里还有其他人和他一样,没摆摊做生意,而是做代排和黄牛。
  这生意挺有赚头。自己靠做这生意赚了钱,现在能给家里买肉吃,想到爷爷奶奶吃到肉时,笑得牙不见眼的样子,他就止不住地开心。
  他家里和村里大部分人家一样,穷得很。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肉。每回吃肉的时候,爷爷奶奶总把肉留给他吃。他们说他们不爱吃肉。小时候他以为爷爷奶奶是真不爱吃肉,长大后才明白,爷爷奶奶不是不爱吃肉,是疼他,才把所有肉都让给他吃。
  明白了爷爷奶奶对他的疼爱的那一刻起,他就发誓,一定要挣很多很多钱,要让爷爷奶奶每天都吃上肉。
  他现在在如珠饭馆这里做代排和黄牛,是想先赚一笔钱,攒到钱了,再做其他打算。有了本钱,也有做其他打算的资本。
  他目含感激,望向冒着炊烟的小饭馆。多亏了如珠饭馆,他能赚到钱,能给爷爷奶奶买肉吃了。
  小伟由衷希望如珠饭馆永远也不会倒闭,他希望如珠饭馆永远生意昌隆。
  熬夜排到了次日中午十二点,孙玉婷和常小春与小伟汇合。
  小伟拿出收款码。他用做代排和做黄牛的钱买了一个二手机,方便客人付钱。
  听到支付宝到账的声音,小韦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线。他还想继续找生意,可是困得不行了,得先回去睡一觉。
  他打着呵欠,快步回家。回家前,他去屠户家割了两斤五花肉。他喜欢吃排骨,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啃不动排骨,得吃点软和的肉。
  家里,爷爷奶奶正在编竹筐。
  “小伟回来了?排了一晚上,累了吧?”小伟奶奶赶紧给他冲糖水喝。
  “不累。”小伟咕噜咕噜喝糖水,“奶,我割了两斤肉,中午咱吃红烧肉。”
  “咋又买了肉?昨天不是才吃了肉?你挣这点钱也不容易,天天买肉吃,多浪费钱。”小伟奶奶心疼地看着小伟黑黑的眼圈。
  “我就是想吃嘛,奶,我先去睡一会儿,等会吃午饭了叫我。”他打着呵欠去睡觉。
  小伟奶奶提起手里的五花肉。这孩子,明明喜欢吃排骨,却总买五花肉做红烧肉吃。她看着五花肉,看着看着,布满皱纹的眼角像是干裂的大地突然撒了水,微微湿润起来。
  饭馆门前,常小春说:“今天终于可以吃到了。”她满怀期待,心里一片雀跃。
  而她身后的孙玉婷却兴致缺缺。她始终还是不怎么相信如珠饭馆有别人吹的那么好吃。
  全天下最好吃的饭馆?哈哈,这牛吹得在天上飞。如果如珠饭馆真的是全天下最好吃的饭馆,那这天下也够小的,这天下恐怕也就是这村子吧?
  快要轮到她们俩的排号时,常小春搓搓手,激动不已。终于进入饭馆后,她连菜单都没看,直接点菜。在外面排队的时候,她就已经想好了要吃什么菜。
  朋友说,如果去如珠饭馆吃饭的话,碰巧碰上饭馆推出了新菜,那么就一定要尝尝新菜,不仅是因为新菜一定会很好吃,还因为可能现在不吃之后就吃不到这道新菜了。
  吃不到,是指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吃的人太多,所以吃不到,一方面是指新菜可能会限时供应,如珠饭馆里的菜并不是每道菜都长期供应的,比如之前卖的粽子,现在就没卖了。
  所以碰到饭馆上新,就得毫不犹豫地点了吃!
  “我们要一个猪血豆腐汤,就是新出的那个,要红油的,还要一个香煎鳗鱼豆腐。玉婷,你要吃什么?”
  “我要一个田螺酿。”
  点好菜,常小春深吸一口饭馆里面的香味。在外面闻到的香味虽然也香,但没有里面香的这么浓郁,她舔嘴,“好香啊,一定会很好吃的。”
  她相信她的朋友。她朋友可是说这家饭馆天下第一,比任何一家饭馆都好吃的。
  猪血豆腐汤端上桌,常小春哇了一声,“好香!”
  汤汁红亮的猪血豆腐汤,冒着一股股热辣鲜麻,以不容拒绝的姿态钻进嗅觉里,瞬间麻痹嗅觉。
  孙玉婷闻到这香味,下意识舔嘴。是还挺香的。她用勺子去舀猪血。
  猪血滑溜溜的,一碰触到舌头,就融化了一般,嫩而爽口,油而不腻,热辣鲜麻,肉香里夹杂着豆腐芳香,一口吃下去,只觉入了火海,烧得全身都暖和起来。
  孙玉婷愣了一下。常小春也愣了一下。下一瞬,她们俩不约而同又吃了一口。
  紧接着,常小春哈哈大笑起来,“玉婷,你输了!你绝对输了!”
  而已经回过神的孙玉婷则愁眉苦脸起来。
  完蛋了完蛋了!
  为什么这家饭馆的猪血豆腐汤会这么好吃。?!
  孙玉婷犟嘴,“可能也就这道菜很好吃,不一定其他菜都这么好吃吧!”
  她一边说着,一边用勺子舀上一勺汤浇到白米饭上。猪血盈盈盈地堆在白米饭上,颤颤巍巍地抖下来红油汤汁,将米饭浸润得透红。
  猪血豆腐肉末末,海椒面面花椒末末,米饭也被氤氲得热辣滑爽起来。她尝了一口猪血豆腐汤泡米饭,心中惊叹,卧槽怎么这么好吃!
  “其他菜肯定也会一样好吃的!你等着吧!”常小春道。
  当田螺酿和香煎鳗鱼豆腐端上桌后……
  常小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输了!”
  孙玉婷欲哭无泪。她现在心情很复杂。又快乐又痛苦。快乐的是吃到了这么好吃的菜,痛苦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她要承包一个月的家务活。
  谁能想得到,一个农村的小饭馆,居然会这么好吃!别人还真没瞎吹,这家饭馆还真的超级无敌好吃啊!天下第一好吃,这句话真不夸张……
  孙玉婷一边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饭,一边很痛苦地皱着眉。
  旁边有小孩指她,“妈妈,这里的菜肯定不好吃,你看那个姐姐,肯定是很难吃姐姐才会有那样的表情的。”
  孙玉婷听到这话,忙不迭道:“不是,这家饭馆很好吃的!我只是……反正很好吃!”
  她只是在痛苦接下来一个月要天天做家务活而已。她叹了口气,忽而想到什么,“不对啊。”
  常小春:“什么不对?”
  作者有话说:
  二更~
  第90章
  ◎腊味血豆腐◎
  “我的意思是, 这家饭馆这么好吃,为什么名气这么小?要不是你跟我说,我都不知道这家饭馆, 我周围也没人知道。”孙玉婷觉得很不应该,这家小饭馆现在在清河本地很火, 但在全国,实在是没什么名气。
  “还是有一些名气的, 毕竟上过热搜,还上了国内知名美食杂志呢。”
  “这点名气完全配不上它的好吃程度!”
  如珠饭馆的名气,根本配不上如珠饭馆!
  常小春托腮, “大姐,这家饭馆才开业才半年呢, 而且开在这种山沟沟里, 才半年时间就已经在全国有些名气了, 已经很不错了好吗?”
  “这倒也是。”孙玉婷点点头, “不行, 这么好吃的饭馆不火遍全国,真的天理难容!一定要让更多人知道这家饭馆!”她拿出手机,迫不及待在朋友圈, 亲友群, 同学群,工作群疯狂安利如珠饭馆。
  安利完之后,继续吃饭, 吃着吃着,孙玉婷又说道:“这家饭馆价钱不便宜, 生意这么好, 赚的钱很多吧, 怎么不好好捯饬捯饬饭馆的门面,这破破烂烂的样子,谁看得出来有这么好吃。”
  “或许老板很抠门吧哈哈哈。”
  被人认为很抠门的某位老板,此时正朝兜里掏手机。她正炒着菜,兜里手机忽然响了起来。她没有及时接电话,而是等锅里的菜炒完了再接的电话。
  掏出手机时,来电铃声已经截止。来电方是一个陌生号码。对于陌生来电她没怎么在意,正要把手机放回兜里时,来电铃声又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