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跟倭国有关的消息
作者:
狼烟东去 更新:2022-09-11 10:33 字数:2130
这边李倓跟凤弈两人进了屋之后,因为张明月刚刚生产完,身体十分虚弱的缘故,门窗都捂的严严实实的,李倓和凤弈都是习武之人,一进屋汗就下来了,不过进了内室之后,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就被吸引过去了。
只见张明月正斜靠在床榻之上,她的身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襁褓,里面装着的正是李倓的第一个皇子,张明月目光柔和的看着刚刚睡着的孩子,一时间都没注意到李倓和凤弈的到来。
“姐姐,感觉如何?”
凤弈小声的问候了一句,才让张明月回过神来,之前浑身还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的她一看到李倓到了自己的面前,那眼泪当时就止不住的流下来了。
显然,这好几个时辰的经历并不好受,就算是张明月自小就已经养成了十分坚韧的性格,想一想自己刚才的经历也依旧是有点后怕。
而自己最终生下来的是一个小皇子又让她十分的庆幸,一旦自己生下来的是个公主,别的不说,自己或者是凤弈就要再一次承受生皇子的压力,这样的压力对于她们来说,几乎是不能承受之重。
李倓从张明月的眼神里看懂了不少东西,这个从头到尾一直陪着自己的女子,的确是值得自己在这个时代用心的,他把张明月紧紧的搂在怀里,啥也没说。
“陛下,给皇子赐名吧!”
李倓这才想起来,自己这个大儿子名字还没起呢,以自己的身份地位,皇子的名字肯定是不可能落到让外人去起的地步的,这件事自己是责无旁贷的。
其实不管是在上一世还是在这一世,李倓都不是啥文化人,而且名字这个玩意,他以为不过就是一个代号罢了,只要别太难听,就一切都没问题了,所以在自己有限的知识储备里稍微思索了一番,眼前这个跟自己有七分相像的孩子的名字就起好了。
“就叫李千山吧!我大唐的山河,千山万里,最终能走到什么程度,就看他的造化了!”
李倓当着张明月和凤弈的面说出来这么一句话,其实其中自然是有着寓意的,李倓早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就跟她们俩侧面表达过自己的一些想法。
因为李倓自己本身就不是李亨的长子,李豫才是,自己之所以能当上这个皇帝,也并非是自己决定的,更不是从李豫的手里面把位置抢过来的,而是李亨和李隆基在自己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开了窍了,选择了让李倓继承大唐的皇位。
这其中的道理张明月自然是明白的,那就是不管你是是不是皇帝的长子,要是没有能耐的话,皇位跟你一定是没关系的。
当然,要是李倓终其一生就这么一个儿子,那肯定不管怎么着也得是他了,所以李倓并没有给他赐一个十分霸气的名字,而是中规中矩的来了一个,他相信等到这个孩子懂事了之后张明月也是会告知他这个名字中的含义的。
“陛下,当初你登基之时,因为大唐尚未平定尔没有确定年号,这在我大唐的历史上本就不多见,如今不管是回纥还是吐蕃都已经不会对大唐构成什么威胁了,陇右道也已经全部被我大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了,再加上这小皇子的出生,年号的事,也该定下来了吧!”
张明月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李倓了,按照后世的纪年法来算,现在已然是到了公元764年了,自己登基称帝也已然过了有一年的时间,但是年号还一直未定,这的确是个不太寻常的事。
本来李倓登基的时候礼部就曾经就年号的事儿询问过李倓,只不过他们拿出来的那几个年号都不怎么和李倓的心意,再加上当时李倓的注意力压根就不在这些事儿上面,所以他就随口说等到自己让大唐真正的实现了大一统的时候再说年号的事儿。
皇帝都这么说了,底下的人自然也不敢多说,所以这个事儿就一直到了现在。
的确,按照张明月的说法,趁着凯旋的热乎劲还没过,也趁着李倓喜得皇子的喜庆劲儿,把年号定下来对于整个大唐都是一件好事。
“好!既然如此,朕在明日的朝堂上就把这年号给一遭定下来,这年号……就叫千禧吧!”
张明月和凤弈对视了一眼,显然是都觉得这个年号李倓定的稍微有点草率了,不过李倓就是这么个性格,说出口的东西,显然就已经是不能更改的了。
“你们觉得这个年号如何啊?”
“甚好,甚好!”
安顿好了张明月之后,李倓依依不舍的回到了自己的寝宫,他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是不能长期的有太多的人在身边的,而照顾孩子又的确不是他这个皇帝的职责,于是他找来了礼部,将年号的事就算是定下来了。
以李倓现在的权威,区区一个年号自然是无人敢于反驳,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次日的朝堂,李倓直接宣布了这两件大事,对于李倓有了皇子,百官们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算是放下来了,反而不在乎这个迟到的年号了。
在朝堂上自然也是有人提出来了让李倓索性就把这个刚出生的李千山小皇子立为太子得了,但被李倓以自己才刚刚步入壮年为由给拒绝了,皇帝都这么说了,百官自然也不敢再坚持,再坚持的话,可就给人一种皇帝要不行了的感觉了。
借着这两个喜事,李倓也是在礼部的建议下来了个大赦天下,囚犯倒是没放出来多少,主要是赦免了几乎一半的各项税收,如此一来,李倓在百姓们心中的呼声又高了不少,大唐也从这个时候开始终于展现出了蒸蒸日上的感觉。
大唐这一蒸蒸日上,刚刚因为大唐境内的战争消停了一阵子的各个周边小国的国书又一个个的开始上来了,并且在这些国书之中,李倓终于发现了倭国的踪迹,他一看就知道,倭国这是有点按奈不住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