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士官营
作者:
回忆破天 更新:2022-09-01 06:36 字数:2215
“这十万新晋正兵的军官乃至伍长,三分之二都是老牌正兵出身了,如此以来,这个老牌正兵也得以升迁,拿到了固定不变的土地外,更高的军饷及权力。
怨言也就没有了。
至于七大帅麾下的军官,以及地方武装的头目,多出来的,可以破格保送军官营深造,毕业之后再重新任职。”
郑恩又询问道:
“副军师,你再算算从天津出海之前的所有老牌正兵,还有多少未升为军官,其中伍长又有多少?”
商议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冯澄世自然是早有准备的,其连笔记都不用看,张口就道:
“还有六万余,其中不在军官之列的伍长三万余,这其中有很多伍长是多设置一位。
如燕云骑军营、复仇营、护卫营三个老牌精锐营,一队十二人除一正二副的队总以外,又设了两个伍长,剩下七位才是普通将士。”
六万最老牌的正兵为未升为军官,其中一般是不在军官编制的伍长,且多是一个队十二人,五个当官的,安个名头提升俸禄的伍长。
怎么处理呢?
郑恩沉思了起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最初的追随者就是新晋追随者们的榜样,他们的待遇越好,越证明郑恩自己不会亏待有功劳者,同时不会亏待有苦劳者。
苦劳者的奖励,就是最普通大众的基础保障,才是最吸引大众的地方。
在军中多设副官及多设伍长,成了培养储备主官的途径,也成了安置这些苦劳者的地方,那么能不能更进一步呢?
“六万老兄弟,皆破格录取军官营,一时间只会让教育资源被稀释,再出来的军官毕业生,也将更没那么优秀,如此得不偿失。
而这些老兄弟又不能放任他们忍受不公。
那么其中已经是伍长者的三万,皆破格录取军官营。
剩下三万再组一营,这新的学习营为士官营。
士官营授课内容为炮兵、海军乃至保养员、仓管、医务等各技术兵种的技术。
士官营毕业,即正式的技术兵种,即授伍长之职。
士官毕业生,初授伍长,可升副队总、队总,可代理副旗总、旗总,或升堪比副旗总的下级军士,堪比副百总的中级军士,堪比副把总的上级军士。
这个堪比,是指享受同等的待遇及荣耀,不享受同等的兵权。”
“士官营?下中上三级军士?”
冯澄世重复了一遍这个新词,其实郑家军因为郑恩的存在,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改革,这说是新词新制度,但如此新词新制度,在郑家军中确实很多,郑家军上下也已经习惯,不会有对这打破常规的新鲜事物而感到反感、抵触。
郑恩耐心的等待着冯澄世慢慢思考,直到冯澄世茅塞顿开的点头请教:
“侯爷,关于士官营与上中下三级军士的详细规则是?”
“一会都交给你,这个新制度的落实也交于军中最稳重的你,那么你可以说说你之前准备的应对之策了。”
冯澄世自然是准备了应对之策的,这是一个合格谋主的基础。
冯澄世一开头就自认不如的道:“侯爷之策可称得上是上上之策,而相较于侯爷之策,属下的就只能是下下策了。
不过倒也可以作为侯爷之策的补充。
在海外授田的正兵,是华夏儿郎立足海外的根本,自不能内迁,既然老牌正兵们所授之田在海外无法改变,那么何不折中一下,可授家乡之田,给老牌正兵指定的一位家人乃至族人,同样是北方百亩南方五十亩的标准。
而这个授田的老牌正兵家人,只需要在家中有男子成年,再从军即可。
想必这百亩五十亩的家乡良田,老派正兵们多会指定为嫡长子外的其他儿子,乃至嫡长孙之外的其他孙子,亦或者是自己的亲兄弟。
如此,变相的给老牌正兵们家里,多授了一倍的田,等同于提前萌荫子孙,老牌正兵当再无怨言。”
“啪~啪啪~”
郑恩的掌声已经传出,称赞也是毫不吝色:
“好彩!副军师不愧是我之卧龙,有先生相助,大事可期!大事可期啊!”
之后郑恩又招来了副军师程源,以及一众高级参军们,将士官营制度给推敲的更精细化,也将如何给老牌正兵指定一亲人授田的方针,给推敲的更精细化。
当这一切都落实下去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份了。
时至十月份,时间从最初光复北京时的中秋八月十五,已经过去了一个半月。
天下格局又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如陕甘宁地区,再次换了主人。
是为在平西王基础上,又上奏南明朝廷,请封秦国公,之后南明封公圣旨还没下来,就已经同时打出了“平西王”、“秦国公”旗号的吴三桂。
山西的姜瓖也不甘落后,将朝廷还没下来圣旨的晋侯,上了一个请封的奏折,就打出了晋国公的旗号。
西国方面,驻守北方的张定国趁着吴三桂吞食陕甘宁之际,出兵吞并了占据汉中的清兵,得汉中之地,如此四川全境为西国所占据。
同时张可望在云贵也是节节胜利,已然占据了半个云贵。
顺国,顺利的占据了湖广全省,兵威江西、两广。
有意思的是,李自成还加封了李岩为魏国公、张家玉为宋国公,偏偏两人还接受了,并打出了魏、宋的旗号。
清国依旧占据河南与淮南,不过眼看渡江困难,也因为郑家军的表现,渡江也只能为郑家军做嫁衣,如此已有放弃渡江的计划,开始集中兵力前往远比淮南贫瘠的河南,不知所欲何为。
剩下的南明朝廷,兵力上依旧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那就是依旧是朝廷没有可用之兵。
特别是折损了朱大典与何腾蛟两支最后可用的新军之后,全国有战力的兵马,都是地方士绅的团练私军。
如两广总督沈犹龙、号朱舜水的朱之瑜、钱肃乐、张煌言、瞿式耜、苏观生、王翊、张肯堂、刘世勋、阮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