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7
作者:
凔溟 更新:2022-08-25 07:35 字数:5234
而这箱子里的圣旨,就是一份将皇位传给七皇子的诏书,但沈嘉一直以为这件事就是传说,或者这东西早被毁了。
还是烧了吧,免得平添麻烦。沈嘉建议道。
赵璋已经在龙椅上坐下来,人有几分颓废,似乎在回想当年的事情。
沈嘉擦了手走过去抱住他,别多想了,这都是上一辈的恩怨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也没什么好说的。
赵璋握住他的手贴在自己脸上,低沉地说:朕知道,只是回想起这条通天之路,朕的双手也沾满了鲜血,就算这圣旨是真的,人死如灯灭,也是无用了。
你说,这东西为何会出现在那条密道里呢?听说还有个宝库,难道是那位七皇子的后人将财宝和圣旨藏在那里,准备东山再起?
这些年,一直有人暗中与朝廷为敌,锦衣卫曾发现了对方好几次,但要么是没抓到要么只是一具尸体,因为规模不大,朕也没太放在心上,历朝历代总是少不了一些天真愚蠢的人,当年那位七皇子死时只留下一子,有人说他的王府突降大火,没有一个人逃出来,官方也认定了如此,就算此时有自称他后代冒出来,难道皇室还能给他正名?
年代久远,只要不傻肯定没人会找个不知哪冒出来的人为君。
傻倒未必,就怕他们聪明过了头。赵璋瞥了眼桌上的圣旨,拿起后丢进火盆里,绸布潮湿,瞬间冒起了浓浓的黑烟,好一会儿才烧起来。
那密道如何处理?沈嘉去打开窗户,让屋里空气流通起来。
检查完该如何就如何,这是你工部的事情。
说话间,第一批财宝已经运进宫了,据说沿途聚集了无数百姓围观,可惜车子都有油布遮着,什么也瞧不见。
哈哈,听说这些宝贝是在城北那底下发现的,那群穷鬼,坐拥金山而不知,活该穷几辈子!有不厚道的百姓嘲笑道。
这都是命啊,听说是工部那位沈大人发现的,就是办报纸、办驴车的那位,早听闻他是个财神爷,没想到竟是真的。
那块地听说就是要建成什么商贸区,建成后能赚非常多钱呢,也不知道到时候咱们能不能跟着沾光。
沈嘉看着一箱一箱东西抬进库房,也拿了本本子去帮忙清点,这些财宝暂时入的是皇帝的私库,等清点完毕查明真相后才会由皇帝做主进行分配。
快看,这些玉器金器上都刻着内务府的印记呢,肯定是宫里流出去的东西。
金银锭上也有官印
沈嘉看到一把玉骨扇,质地上乘,展开一看,扇面是前朝某位大画家的名作,保管的很好,扇柄坠着一枚花型玉坠,玉坠上也有内务府的印记。
他更加确定这个宝库就是当年那位七皇子留下的,但为何会一直放在密道里没取走呢?
第一种猜测,也许当时局势混乱,有人怀疑七皇子的后代没死,一直暗中追查,使得那群人不得不撇下大批财宝离京避难。
这一走就没那么容易回来了,而那条密道也无人发现,直到城北挖出了密道来。
第二种猜测,也许当年那位的后代真的死的,这些宝贝是七皇子事先转移出来的,他应该预料到有人暗中做鬼,想先保存实力,结果自己死于非命,后代也葬身火海,而知道这批宝物的人也许都死了,任由它们埋藏在密道中。
直到天黑,这批财宝才全部运进宫里,凌靖云也来了,与皇帝在御书房里说了好一会儿话。
沈嘉登记完最后一箱东西,把账本丢给内侍,揉着手腕去御书房找人。
凌靖云见到他一点不意外,还与他道贺:此次能追回如此大批财物,全靠沈大人!
运气罢了。
凌靖云见他转入后殿,忙低下头,与皇上说起正事,此事闹的太大了,如今百姓中流言四起,各种猜测都有,不知皇上可有指示?
赵璋提笔写了一份诏书,让他明日交给曹瑞文贴到大街小巷去,阐明了这批财物的由来,写的九分真一分假。
那箱子的事情你对外只说是一枚极重要的印章,朕不希望有第四个人知道。
凌靖云应诺,心道:就算有第四个人知道,也未必是我传出去的吧?如此重要的事情皇上竟然也让沈嘉知道了,还真是不见外啊。
这些日子,城中必然会掀起寻宝的热潮,派人去敲打敲打,朕可不希望他们都将自家的前街后院挖的坑坑洼洼的,至于城北那边照常动工,派一百锦衣卫巡视,朕不想看到沈爱卿受到一点伤害!
事关沈嘉安危,凌靖云不敢小心大意,之前死的高荀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忙发誓道:臣一定保护好沈大人!
沈嘉觉得这件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如果真有乱党,最应该被找上门的是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只有他们才记得曾经的七皇子有多风光。
沈嘉连夜在账本汇总做了出来,得出的数字让人看了做梦都会笑醒,简直是天降横财啊。
他对赵璋说:这位七皇子到底是有多受宠?如果这些都是他的私产,也难怪他会死于非命了。
大约就相当于你在沈府的地位。
啥?臣是家中独子。
在皇祖父的心目中,七皇子就是他唯一的儿子,其余的都是草芥。
啧啧,难怪七皇子会死了,这完全是被他爹给坑害了啊。
话虽如此,谁不愿意享尽帝王宠爱呢?赵璋靠过去看着他的侧脸说。
沈嘉推开他的脑袋,手指落在他的唇边,小声说:那是你皇祖父太偏心,一碗水端不平全倒在一个儿子身上,可不就引火烧身了?
如今满朝文武都知道朕只宠着你,是否也是一个道理?
大概吧。沈嘉能明显感觉到,自从他进了工部,朝堂上与他为敌的臣子就多了起来,往日也许他们还曾一起喝过酒,如今却是笑里藏刀了。
?作者闲话:啊啊啊啊啊,晚了三分钟┭┮﹏┭┮
第一百五十五章 真相
关于宝藏的事情民间并没有讨论太久,因为没过几天,前往岭南剿匪的军士回来了,带回来了钱小将军的尸体,朝廷上下为此默哀了几日,算是给足了钱老将军的面子。
而随着这支军队回朝,南边的不少情况也传了回来,比如,原先在长安人士眼中落后贫困的南边几个行省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贫困,相反,因为打通了海路,沿海地区富商云集,南来北往的商人汇聚一堂,连带着当地百姓的生活也好过了许多。
如果运气好,投了一笔钱到海运中,只要人和船完好无损地回来,那几乎是一夜暴富的事情。
真的假的?钱哪有那么好赚?听说大海无边无际,又随时都有暴风雨,船入大海就犹如一片叶子掉进了河里,是生是死全凭天意,那可是九死一生的买卖,能一夜暴富的才几个,更多的是血本无归吧?
不管如何,这次大军归来,我瞧着不少将士都偷偷带了几样好东西回来,这回除了折损了一位小将军,大军倒是收获颇丰。
我听说呀,若不是那小将军自己刚愎自用不听劝,也不会落到客死异乡的结果,还是太年轻了。
可怜钱老将军白发人送黑发人,也不知将来谁会接手钱家军。
这就不是咱们老百姓该关心的事情了,有那时间,不如多看几页报纸,多学几个字,说不定啊,以后咱们也可以去商行里当个账房先生,可比如今这样稳当多了。
哈哈,学了几个字就当自己是先生啦?有那时间做梦,不如咱们也去城北帮工,听说每日不仅包两餐饭还有钱拿,要是运气好,又发现了宝库,那才美呢。
宝库也是朝廷的,是皇上的,之前那些个私拿财宝的衙役听说全都赶出长安城去了,贪心害人!
贪心害人啊!沈嘉也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之前所有人都以为钱建元的死是因为贸然出海追击逃匪,不慎落入敌军陷阱才惨遭刺杀的。
可随着大军回归,真相也被带回来了,原来钱建元不知从哪听到了一则消息,说是这群匪寇在海外有个大本营,建在某座海岛上,他们经年掠夺的宝藏就藏在这海岛上。
钱建元自以为剿灭了大批匪寇,剩余的那些小鱼小虾又从海路逃了,必定是要逃回大本营去的,他乘胜追击,正好可以将余党一并剿灭,还能缴获匪寇的巨额财富,这样的胜仗才是一鸣惊人,能写进史书的。
等上了船出了海,他们意外截获了一艘海船,船上是出海归来的海商,钱建元强制要求对方带路,否则他们这些内陆人在海上连东南西北都找不到。
那艘商船是从大食国归来的,满载而归,除了宝石翡翠,还有几十名貌美娇娘,这让素了几个月的将士如何忍得住,一个晚上就给祸害干净了,还瓜分了商船上的财宝。
杀人夺宝也就这样了,钱建元自小就是高高在上的小将军,人人捧着,杀一船贱民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何况还是在海上,等利用完了抛尸大海,谁会知道是他做的?
所以最后,刺杀钱建元的并非是什么匪寇逃犯,而是商船上的水手,最后,这些人也全被大军杀了。
最先来报信的小旗并不知道真相,上头怎么说他就怎么报,这次大军归来,监军才将实情一五一十汇报给皇帝,争取个宽大处理。
真是混账!赵璋狠狠地拍了下桌子,之前他还替钱建元的死惋惜了片刻,没想到是自己看走了眼,这样的将领死不足惜!
监军是从宫里出去的,甚是了解皇上的脾气,知道他是真的动怒了,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不敢辩驳半句。
沈嘉睨了他一眼,问赵璋:皇上,此事可要告知钱老将军?
要!朕不仅要告知钱老,还要昭告天下,做错了事就要承担后果,朕为何要替他遮掩?还有,找到那家商人的家人,让钱家赔偿他家损失,人命已经抵了,但财物必须加倍归还!
沈嘉没料到他会这么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这件事如果从朝臣的角度考虑,肯定是要捂得死死的,否则不仅大军的威信受到天下百姓的质疑,连带着朝廷将领的威名也会被拖累,就连钱家军的声誉也会大损。
但从沈嘉个人的角度,他也觉得做错事了就要接受惩罚,就算不昭告天下,也该找到那户倒霉的商人,赔偿他们家的损失,否则他们这些明知道真相却不作为的高官与钱建元有什么区别?
赵璋当机立断:来人,去宣钱老将军入宫,还有六部尚书、内阁大臣,一个也别落下!
沈嘉作为工部侍郎,本不在这些重臣之列,但乔尚书万事不管,工部实际上由他掌权,于是便顺理成章的留下来。
等大臣到齐,赵璋让监军将刚才的话复述一遍,他一直盯着众人的表情,想知道他们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钱老将军在听完缘由后就跪下了,老泪纵横,除了磕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赵璋冷冷地看着他,并未阻止,等他额头见了血才叫内侍将他搀扶起来,他走下台阶,站在钱老将军面前,叹气道:此事该如何解决,钱老有主意吗?
钱老将军倏地抬头,诧异地问:皇上,此乃监军片面之词,是否该先查证再做决断?
赵璋嘴角扯了一下,点点头:老将军说的有理,那就让锦衣卫查吧。
皇上,老臣有个请求。
赵璋轻轻点头,示意他开口。
老臣想请大理寺罗大人审查此案!
呵呵哈哈哈赵璋大笑起来,伸手拍了拍钱老将军的肩膀,钱老这是信不过朕还是信不过锦衣卫呢?
钱老将军重新跪下,老臣不敢,老臣只是更信任罗大人查案的本事而已。
行,如你所愿。赵璋亲自将他扶起来,替他整理了一下凌乱的衣领,和气地说:此事最迟不能拖过一个月,如果罗爱卿一个月内办不好此事,朕就交给锦衣卫了,此外,案子没查清前,老将军就在府内休养身体吧,钱家军暂时交由副将操练,可行?
钱老将军的脊背已经挺不直了,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好在目前还能交给副将,不是没有可操作的余地,臣遵命!
送走钱老将军,赵璋问众位大臣:朕心中徘徊不定,若事实属实,此案该如何处理,各位爱卿不妨说一说。
沈嘉站在队伍的末尾沉默着,其他大臣也沉默着,这道题不好回答啊。
偏帮钱家就失了公道,不帮钱家又损了道义,且此事宣扬出去,影响甚大,可不仅仅是失了名誉那么简单。
皇上,臣以为该以大局为重。徐首辅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何为大局?赵璋反问道。
若情况属实,钱建元该死,但他毕竟剿匪有功,功过相抵,此事可以就此结束,若宣扬出去,百姓会质疑朝廷武将的武德,会对军士失去信心,动摇军心,后果不堪设想。
赵璋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首辅大人言之有理,那按你的意思就是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钱建元就是被匪徒所杀,朕不仅不能降罪于他还得嘉奖他,之前礼部拟定的谥号是什么?
沈嘉大声回答:回皇上,礼部给钱小将军追封了建勇侯、威武大将军。
甚好。赵璋口不对心地说,他看了眼其他大臣,问:你们的意思呢?
六部中,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吏部和工部则表示应该追查到底,该处罚的处罚,该补偿的补偿,但可以暗中进行。
这时候,大致就能看出朝廷阵营来了,刑部尚书陆翦是皇上的亲信,最能揣摩圣意,工部的沈嘉与皇上好的同穿一条裤子,自然是能猜准圣意的,吏部尚书则是出于自己本职工作的坚持,认为官员犯错就该出发,否则吏部的威信何在?
周擎等大家回答完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皇上显然是不想偏帮钱家了,不管该不该公告天下,钱家的罪名是一定要定的,甚至,这件事说不定从头到尾都是皇上的计策,就为了合理地将钱家军的兵权拿回来。
如果真是这样,那皇上肯定从派钱建元出去时就算计好了,真是算无遗策啊。
如此看来,就算大理寺查下去,肯定也只有一种结果,周擎连忙站出来又说了句:臣觉得沈大人几位的观点更能服众,做错事了就该惩罚,否则以后将领有样学样,朝廷该罚的罚不了,该赏的赏不了,那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