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离京的理由
作者:水鬼游魂      更新:2022-08-25 07:10      字数:4833
  “少爷,那老头不是个好人!”
  “什么好人?”
  阮小二比划道:“我是说他不是好人。”
  这次,阮小二的眼神异常坚定,只不过手中拿着啃了一半的肉饼暴露了他没吃完就骂厨子的卑劣行径。
  这货还有脸吃!
  可阮小二不这么想,他一口将肉饼塞在嘴里,双颊一会儿鼓起一会儿塌陷,好一顿嚼之后,大口咽下去,才说起来:“他看不起我!”
  这个理由连李逵都觉得都不成立,当朝二品大员,凭什么要看得起你这个随从?还是从七品小官的随从?再说了,要不是有求于李逵,就邢恕的地位,看不起李逵也很正常。
  “吃糊涂了?他凭什么看得起你?”李逵训斥道。
  阮小二不服气了,挺着胸膛道:“不是说看不起,是不屑看人的样子。就像是我老家鱼行的掌柜看我们的眼神,似乎看我们就像是看鱼的眼神一样。原先我不明白,后来我才明白。原来我们打渔辛苦一年把渔获交给鱼行卖,最终大家都会稀里糊涂的倒欠鱼行老板的钱。那老头看少爷的眼神和鱼行老板看我乡亲的眼神一模一样。”
  能一样吗?
  至于阮小二家乡的渔夫为什么辛苦一年会倒欠鱼行老板的钱,李逵虽没有亲身经历,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借钱。
  渔民想要多打鱼,就必须要买船。而买船的钱家里又拿不出来,只好去借钱。但利息高地离谱,导致他们明明很辛苦的劳作,却没有任何积蓄。
  李逵的心思根本就不在阮小二身上,但有时候,阮小二也会跑过来找存在感,比如说现在,通过阮小二本人的细微观察,邢恕这老家伙是坏蛋。并且阮小二很忠心的来向李逵邀功。
  李逵低头瞥了一眼阮小二,抬手给他后脑勺来了一下子,不下重手,就是警告他,别胡说八道。
  都还没有出巷子,万一让人听到了多尴尬。
  再说了,阮小二你小子就心里没点数,你也不是个好人。
  可阮小二又恹恹道:“少爷,我不喜欢京城。”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让李逵也没法反驳,当然,李逵也不喜欢京城。他原以为自己中进士之后,应该可以肆意的去过想要的生活了。可他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京城,要不是自己主动闹腾,找了个建造大钟的机会,他在京城的生活,就像是皇帝背后的影子。
  这样的生活,甚至还不如在百丈村厮混的时候,可以纵情山水,肆意妄为。他来大宋,可不是给大宋造大钟玩的。
  可实际上,京城就像是一个被千万条规矩束博住的巨大屋子,每一个人都想要做出些出格的事,却被规矩困的死死的,不能动弹。
  想到这些,李逵难免忧伤起来:“我也不喜欢。看来得换个地方了,要不然继续呆在京城会憋屈死。”
  他可能厌倦了在京城的生活,既然这样,李逵觉得邢恕这个坑也不见得一定会是坑。
  很难得的,他竟然在早朝之后,主动等待大臣。当然李逵不能去在皇城中当街拦住邢恕,但他可以去刑部衙门等。
  再次见到邢恕的时候,这位颇有计谋的奸臣也摆着一张愁眉苦脸的脸,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寇准四十岁就当宰相了,可他呢?
  除非能够解决皇帝对他的芥蒂,但解除麻烦哪有那么容易?
  想了一夜,也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却在回到他的刑部后,却听到亲信对他轻声道:“大人,李逵来了。”
  “他来做什么?”
  邢恕很不想见李逵,昨天是他有求于人,但在他没有想到解除皇帝心中的刺之前,是不愿意和李逵见面的。他更怕李逵代表皇帝来训斥他的钦差。
  “李直秘,没什么事的话,还请李直秘以后少来刑部大堂。”
  “尚书大人在怕什么?”
  李逵冷笑着,突然道:“大人既然想过要改弦易张,但不知大人可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你应该知道,当初的事,你让陛下承受了很多不该有的非议。”
  “这个……这个……”邢恕支支吾吾起来,他虽然官阶比李逵大了不知多少,但面对李逵的质问,他还是表现出气场上的弱势。因为李逵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李逵可以代表皇帝来质问大臣,但他不能。
  李逵沉着脸,不说话,直接走到了邢恕的面前。像是面前突然立了一堵墙似的,让邢恕惊慌地退了两步。可李逵不管邢恕的反应如何,直截了当道:“邢大人,要下官给刑尚书说明白吗?”
  邢恕嘴角苦笑道:“李直秘,你应该知道,当初宣仁太后并不希望宫掖之中有人能够影响到陛下,这也是为什么宣仁太后会将陛下生母赐封为太妃的原因了。母以子贵,但如果让朱太妃当上了太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是啊!因为皇帝年幼,垂帘听政的可以是太后,也可以是太皇太后,更大的一种可能是两宫共同听政。但如果太后不是皇帝的生母,那么这个人只能是太皇太后。”
  邢恕停顿了一下,偷偷瞄了一眼李逵,不知道这家伙听进去没听进去。更让他愤怒的是,李逵似乎有点心不在焉,就见他剔了剔手指中的灰尘,咧嘴道:“重要吗?”
  邢恕愕然,随后苦笑道:“不重要,因为提出建议的这个人是老夫,一旦老夫被陛下知道了,那么结局是无可挽回的。陛下甚至会认为自己的皇帝位名不正言不顺,造成这种结果的人恰恰是老夫。可老夫能怎么办?当时老夫不建议高氏兄弟,你以为他们就不会泡制出更离谱的事来吗?”
  “比如……?”,李逵追问。
  “刺杀朱太妃。”邢恕不准备退让了,他似乎这才想起来,这是刑部大堂,是他的地盘。
  李逵双手一摊,嘲讽道:“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而陛下生母被封为太妃的结果已经造成了,如今你说要投靠陛下,改变这个结局,才能做到。”
  “改变,怎么改变?”
  邢恕怒了,他不是没有想过,可他是刑部尚书,不是太上皇,怎么可能去废除宣仁太后时期的诏书?
  再说了,这虽然是陛下愿意看到的结果,但向太后呢?
  这位可还活着呢。
  李逵留给邢恕一个背影,丢下一句话:“你是有办法的人,别告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遗诏,遗诏。只要伪造一份遗诏,就能将太妃变成太后,陛下也会因为朱太妃赐封太后,而不再会担心后患。”
  “很好,你去办,必须在坤元节那天将事情捅出来。不然,你这辈子都别想要获得陛下的谅解。”
  李逵说完,就阔步离开了刑部。
  邢恕咕咚一下跌落在大堂上的官椅之上,揉着脑门一阵刺痛。这事也太难办了,但不办还真不行。
  “老爷,李直秘走了!”
  “以后他来,不需要通报了。”
  宫掖。
  蹴鞠场边,小皇帝赵煦越来越享受这种奔跑之后的畅快之意,将原本的蹴鞠规则改地面目全非。并且乐此不疲。
  见到李逵的那一刻,赵煦挺意外。虽说他早就将李逵当成了自己的亲信,是最能信任的人之一。但李逵这家伙吧,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经常冒个头,就不见了踪迹。难得这天会特地呆在球场边上,守着他一整天。
  越来越像是个合格的直秘阁了。
  这时候,赵煦琢磨,是否要升李逵为从六品的起居舍人?
  只不过,这个官职需要历练之后才能升任。至于说让六位比李逵官职高的官员做保这种事情,根本就不用担心。唯一的是历练,到地方上担任通判是历练,出使辽国也是历练,但总之有一条,需要离开京城。
  皇帝如果一意孤行,那么李逵将来的履历里就会有一条,幸臣。这会让他在文官之中被孤立起来。
  不过,李逵做官才几个月,突然间升迁还是连升两级,有点过分了。
  李逵等到赵煦尽心了,才对皇帝低声道:“陛下,刑部尚书邢恕想要为陛下排忧解难,此人颇有恒心,陛下是否愿意给他机会?”
  “邢恕!哼——”
  赵煦听到这个人的名字,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他们母子要不是这货的阴谋诡计害的一直在后宫之中被压了一头,也不会最后让赵煦和皇祖母的关系紧张成那个样子。在宣仁太后最后的执政时期,赵煦已经有剑拔弩张之势了。
  如果朱太妃不是太妃,而是太后。
  那么赵煦就不会一个人去抵抗皇祖母的怒火,而且宣仁太后也会更加忌惮赵煦母子的反应。适当的放权,在生前就会让赵煦亲政。从而让他感觉自己真的是大宋皇帝,而不是一个什么事都需要请示的傀儡。
  要不是去年宣仁太后薨了,谁也不知道赵煦会在什么时候亲政。他更不清楚,自己的傀儡生涯会在那天突然结束,或是从皇帝的宝座上被人揪下来。
  面对邢恕,赵煦难以心平气和的对待。
  尤其是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比气势,他不如章惇、苏辙;比讲道理,李清臣、杨畏这样的能说到他怀疑人生;比阴谋诡计,他更不是个,更何况是当年和蔡确一起商量佣立新君的邢恕?
  赵煦急忙对李逵道:“拒绝他,不要和这个人有任何的来往,他很危险。”
  蔡确的倒台,让很多秘密都被泄露了出来。比如说,蔡确和邢恕曾经密谋立泰王。王珪一度有生死之忧,被他们胁迫等等。
  不得不说,皇帝赵煦不见得是一个聪明的皇帝,但确实算得上是个有情有义的皇帝。对于身边亲近之人,他忍不住想要保护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即便是像郝随这样做了吃里扒外的事,皇帝也没有打算追究。就算是朝臣和内臣有传递宫中消息的惯例。但真要是被皇帝知晓了,朝臣一点事都不会有,但是宦官往往会小命不保。
  可郝随还是保住了小命,只不过这家伙过些天就要被发配去西北了。
  突然皇帝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让阻止他与虎谋皮,这种心意,让李逵感觉没跟错人。仅凭这一点,李逵就不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毫无意义。谁也不想在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身边当官。
  李逵轻声道:“臣给邢恕出了个难题,如果他知难而退,他应该会放弃靠近陛下。但如果她解决了难题,陛下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好处。”
  “好处?”赵煦古怪的看向李逵,实在不愿意承认,自己和李逵竟然也有差距。
  似乎他除了生在了帝王家,任何方面都是平庸之人。
  李逵笑道:“我认为宣仁太后一定是对陛下爱护有加的长辈,她老人家怎么可能不留下一两份遗诏,将当年对陛下的不公改过来呢?”
  遗诏?
  怎么可能有。
  宣仁太后病死的时候,赵煦可是就在跟前。要是有遗诏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可见李逵笃定的样子,让他也不免心里嘀咕起来,莫非真的有?
  李逵蛊惑的声音再次想起:“陛下,万一有呢?”
  赵煦糊涂了,他年纪不大,还不到老糊涂的年纪,怎么可能记错?可见李逵也不是开玩笑的样子,琢磨起来,突然他想到他父皇神宗皇帝,病入膏肓之际,连话都说不会出来了,还不是拟订了‘遗诏’吗?
  王珪和蔡确,还有章惇,加上记录的李清臣,将皇帝的意志记录下来,并公布于朝堂之上。
  可实际上,如果没有宣仁太后的点头,当时还是延安郡王赵煦根本就没有机会当皇帝,有没有遗诏作用不大。但有时候却很有用了,比如说赐封朱太妃为太后,这个旨意皇帝很难下,向太后根本就不会愿意让皇帝如愿。要是死去的宣仁太后能留下一封遗诏,那么朱太妃,变朱太后,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了。
  心里活泛起来的皇帝,觉得李逵意有所指,问:“这遗诏需要多少人经手?”
  “高氏兄弟,最为近亲,来做这个见证最好不过;陛下,能不出面最好不出面;但当时宰相范纯仁必须要点头,苏颂老爷子应该能说通,两个顾命大臣,应该够了;另外加一个拟订旨意的翰林学士李清臣,只要他们说是真的,这份遗诏就是真的。”
  “哈……”
  赵煦惊呆了,他没想到一直是心头压着的心病,要解决起来如此简单?赵煦开始琢磨起来,搞定高氏兄弟很容易,节度使加衔允诺富贵,不怕高氏兄弟反水。
  只是范纯仁老爷子,别看他是个老好人,但赵煦觉得反而是最难办的人。至于李清臣?这位如今焦头烂额,深怕因为西北军备让皇帝记恨,正想要表现一番。
  所以算起来,成功的概率非常大。
  赵煦对李逵的态度立刻发生了变化,原本他觉得李逵不过是个亲信培养,足够了。没想到,李逵竟然在不声不响之间,竟然替他谋划如此大事。
  只是,李逵说完之后,突然加了一句:“不过陛下,向太后恐怕会很不满。必然会为此事大发雷霆,任何人递诏书,都会被她老人家记恨。臣以为,邢恕也不会递这份遗诏。”
  当然会不满,朱太妃原先不过是宫女,神宗皇帝竟然和宫女生了俩儿子,没和她生。说出来,当皇后的心里能舒坦?
  面对向太后,赵煦也有点惊慌,毕竟他和母亲朱太妃一直生活在向太后的阴影之下,不敢抗拒。
  李逵见赵煦竟然开始意志松动起来,他可不希望赵煦半途而废,走上一步,躬身道:“臣愿意做那个递诏书之人!”
  “李卿,这如何使得?”
  皇帝赵煦动容了,眼眶里闪着感动的光芒,递送诏书虽没有性命之忧,但李逵想要继续留在京城就难了。而且在向太后有生之年,都不可能回京。这个代价,太大了。